七夕说 | 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
发布时间:
2018-08-17 14:11
来源:
银烛冷秋光画屏,碧天晴夜静闲亭。
蛛丝度绣针,龙麝焚金鼎。
庆人间七夕佳令。
卧看牵牛织女星,月转过梧桐树影。
说到七夕,人们的第一反应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,把七夕等同于中国的情人节。在古代,七夕的确和牛郎织女传说关系密切,但它是以女性为主体的综合性节日,这一日女子会访闺中密友、祭拜织女、切磋女红、乞巧祈福,因此七夕又有“女儿节”的称谓。
实际上,牛郎织女的传说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。
文献中最早出现“牵牛”、“织女”记载的,是创作于西周的《诗经•小雅•大东》:“维天有汉,监亦有光。跂彼织女,终日七襄。虽则七襄,不成报章,皖彼牵牛,不以服箱。”此时的牛郎织女还只是天上二颗被人格化了的星辰,可见牛郎织女传说最初来源于人们对星辰的敬畏和崇拜。
天鹰座(牛郎星,Altair)
天琴座(织女星,Vega)
天鹅座(天津四,Deneb)
三个星座亮星跨越银河系,
共同组成夏季星空最亮眼的存在。
夏季大三角
作为中国四大民间爱情传说之一,在2010年5月,牛郎织女传说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,成功上榜。
牛郎织女传说,以弘扬忠贞爱情为主旨,以古典美学为特征,通过民间传说、歌唱、剪纸、舞蹈、戏曲等形式加以表现,使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丽传说与内邱独特的祭祀仪式相结合,构成令人神往的浪漫意境和耐人寻味的丰富蕴涵。
并且,牛郎织女传说寄托着我国劳动人民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,挖掘保护牛郎织女传说,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对传统伦理的发展,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不可低估的社会功能。
传说梗概
牛郎是牛家庄的一个孤儿,依哥嫂生活。嫂子马氏为人刻薄,经常虐待他,他被迫分家出来,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。这头老牛很通灵性,有一天,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,在河里洗澡,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,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。婚后,他们男耕女织,生了一儿一女,生活十分美满幸福。
不料天帝查知此事,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。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,于是触断头上的角,变成一只小船,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。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,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,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。牛郎无法过河,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。
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,无数喜鹊飞来,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,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。王母娘娘无奈,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。
民间对牛郎织女传说的热爱,更体现在以“七夕”为主题的诗句中。夏夜星辰,情意绵长,抒发了诗、词人对爱情的向往和感慨。
纤云弄巧,飞星传恨,银汉迢迢暗度。
金风玉露一相逢,便胜却、人间无数。
柔情似水,佳期如梦,忍顾鹊桥归路。
两情若是久长时,
“两情若是久长时,又岂在朝朝暮暮”
七夕情人节之际
卫伦 祝福天下有情人
相聚有时,相伴永久❤
上一页
下一页
相关新闻

卫伦生物

卫伦人力资源